中国四大纺织之乡有浙江,江苏,广州,福建
在绍兴开纺织厂的黎巴嫩小哥说:浙江是一个给我动力的地方, 你怎么看?浙江绍兴轻纺城是一个新兴的纺织产业基地,也是汇集全国各地纺织产品的销售地。也是周恩来总理的祖籍地,自古以来有多少名人才子出于绍兴。绍兴的发展就像一颗明珠,他北依杭州雄立浙江。
绍兴纺织业为什么那么发达?绍兴纺织业 经久不衰之谜
浙江省绍兴县,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去年出口额达7亿多美元,纺织业比重达74.3%。本文为你解开----
把市场建设作为主导
市场是多变的。1987年,浙江省绍兴县纺织业产值虽比上年增长21.6%,而利润却突降21.8%,许多企业甚至无利可图。织机依然运转着,但那“啪嚓一啪嚓”的声音,人们听来却好像扎心的“白织一白织”。
对此,县领导没有作出简单的回答。他们在广泛调查分析后认为:对县域经济来说,特色就是优势,不能再搞什么“门类齐全”。让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于一个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正是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之一。眼前出现的问题,不在一业独大,而在于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还停留在摆摊甚至“提篮小卖”,以致费用支出高、信息反馈迟,造成产销脱节。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一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没有开发,也是重要原因。再就是装备落后,技不如人。
产业大了,市场要创新。1988年10月1日,被列为县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的室内轻纺市场在柯桥镇古运河畔正式开业。几经扩建,这件“新衣服”越做越大。现在,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全县化纤织物有65%通过这里销售出去,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把优化产业链作为主打
1991年,光明丝织厂引进第一台无梭织机。此后数年,全县共投入100多亿元,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占全国同类先进纺织设备总量的70%。
围绕一根丝线,产业链越拉越长:上游,从化学纤维制造、聚酯合成直至石油化工;下游,从印染、印花延伸至服装业。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增强了整体竞争能力,使纺织业块状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与技术创新同步,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入。1993年,绍兴县在全省率先拉开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70%的企业实行了机制转换。1998年,县委、县再次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明确提出:不搞人人持股,经营者要持大股、经营决策层控股,并率先实施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两年时间,全县乡镇企业改制面超过99%。
体制创新进―步推动了技术创新。仅2001年,全县完成技改投入30多亿元,今年将达60亿元,为历年之最。
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强化了纺织业的特色优势。在2000年市县区划调整中划出5个镇、区域面积减少5%的情况下,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98年增长了64.33%,利润增长95.39%,纺织业的比重也从65%扩大到74.6%。
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主攻
1998年初,受东南亚风波影响,客商如云的轻纺城突然变得冷冷清清。几经市场洗礼的绍兴人沉着应对,从全球范围的比较中找到了症结:本县纺织品外销率仅3%,而在化纤业发达的韩国,这一比例高达70%以上。
巨大的差距,就是巨大的潜力。县委、县明确提出:继续提高产品档次,打向国际市场。当年,绍兴县及时出台了《关于鼓励扩大自营出口的若干政策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时间,纺织企业百舸争流闯大海。到2001年,自营出口企业从1997年的20多家猛增到275家,出口额从不到1亿美元猛增到8.54亿美元,纺织品外销率从3%猛升到35%,目前,出口额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53%。
版权所有 博兴县合津电气物资有限公司